中芯:晶片產能過剩消化經年 行業復甦不似預期 呈W形走勢
全球半導體業掀起「逆全球化」潮流,內地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0981.HK)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周五(10日)在業績會提到,受地緣政治影響,全球各地均在單獨擴建產能,需求卻沒有跟上,行業預計面臨產能過剩問題,「需要很多時間慢慢消化這幾年急匆匆建起來的產能」。他強調,中芯國際所建設產能,均事先與客戶溝通,獲得客戶意向,因此對建設的產能信心較高,未來能夠獲得客戶訂單。
行業低迷下,中芯國際第三季收入按年減少15%,至16.2億美元;純利急挫八成,至9398萬美元;毛利率降至19.8%。趙海軍說,今年下半年沒有出現年初預期的「V形」或「U形」反彈,行業整體仍然停留在底部,呈現「W形」走勢。
智能手機掀「小行情」
消費電子市場出現回暖跡象,趙海軍認為,第三季的「小行情」是由智能手機帶動,季內不少手機品牌發布新品,特定人群的換機需求釋放,但「小行情」難以帶動「大形勢」變化,明年智能手機銷量料與今年持平。他說,市場原先預估行業下行僅維持一年,年底有望恢復,但現在看來時間將會延長一倍,亦即「double u」走勢。
展望第四季,趙海軍表示,目前除了與數據中心相關的高性能運算晶片、晶背加工、雙晶圓、Chiplet先進封裝等,其他大體量市場欠缺新動能和亮點,加上接近年底客戶較為謹慎,「更願意把衝鋒和成長放在未來」。公司預計,第四季業務將維持「中規中矩」態勢,收入按季增長1%至3%,毛利率繼續承受新產能折舊帶來的壓力,估計介乎16%至18%。
值得留意的是,中芯國際把全年資本開支預測上調至大約75億美元,按年增加約26%。趙海軍解釋,鑑於地緣政治對設備交付周期的影響愈來愈複雜,為保證已啟動的項目達產,公司允許設備供應商提前交貨,加上全球設備供應鏈交付周期好轉,所以公司在今年底前進廠的設備數量,將比原來預測的大幅增加,故上調全年資本開支。
大摩籲減持 目標價16元
大摩發表報告指出,中芯國際利潤率持續受壓,毛利率指引比市場估計弱,意味較難調升產品售價,重申其「減持」評級,目標價16元。中芯周五挫6.8%,收市報21.8元,成交額接近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