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倡存保上限增至百萬 勢添競爭推高成本 大行抗拒

中小銀行倡存保上限增至百萬 勢添競爭推高成本 大行抗拒

存款保障委員會早前就存款保障額由50萬元提升至80萬元等優化建議進行諮詢,據悉,銀行界普遍歡迎把保障上限增加至80萬元,惟有個別銀行建議提高到100萬元。分析認為,或有中小銀行希望進一步提升存保上限,因為存戶信心加強,有利中小銀行吸存款。然而,主流銀行特別是坐擁大量存款的大型銀行應不會支持把存保額提升至100萬元,因供款會相應調高,加重財政負擔。

消息稱,銀行公會就會員銀行對優化存款計劃的意見,已向存保會作出回應,主要提到會員普遍歡迎把存款保障上限由50萬元增加至80萬元。

惟其中有一名會員建議保障上限應增至100萬元,認為80萬元保障額雖可令得到全額保障的存戶比率提高至92.2%,但受保障存款總額佔總存款僅25.2%,遠低於其他國家如美國、日本及法國等介乎67%至79%的水平。

存保會諮詢建議80萬封頂

由於仍有約75%存款不受建議的80萬元存保額涵蓋,因此以保障總額佔總存款作為主要風險指標會更有效,可減低因謠言引致銀行擠提的機會,加強銀行體系穩定。若保障額上限增加至100萬元,保障存款總額佔總存款會升至接近30%,若一次過實行有困難,可考慮分階段上調至100萬元或更高。雖然提高保障額會為銀行帶來額外成本,但有助加強存戶信心及香港銀行業的聲譽,帶來的好處及正面影響會超過成本。

有市場人士表示,確實有個別中小銀行希望存保額能提高至100萬元,因為一般中小銀行存息都較大行高,若存戶信心進一步增強,會更願意在中小銀行存款,還可促使現有客戶敍造更長期限的存款,即使供款成本有所增加,對銀行仍然有利。不過,相信大型銀行不會和應,因為供款成本將上升。此外,亦擔心有關發展會演變成為純粹「鬥利息」,對市場不健康。

存保會的諮詢文件指出,如保障額提高至超過80萬元,不能顯著增加獲全額保障的存戶數目。若保障額增至超過80萬元,如100萬元,存保計劃的潛在損失將不成比例地銳增,存保基金的目標金額須至少上調到受保障存款總額的0.3%,高於現時的0.25%,勢大幅增加相關成本。

銀公會員促降保障基金規模

另外,據悉,銀行公會對存保會的回應提到,部分會員質疑存款保障基金規模應否維持為受保障存款的0.25%,假如提高保障額至80萬元,存保計劃的潛在損失估計僅佔保障存款總額的0.19%,即使存保基金規模降至受保障存款的0.23%,可能已足以應付潛在損失,故建議存保會進行檢討。

對於會否贊成把存款保障額上限提高至100萬元,香港銀行公會僅透露,已收集了會員銀行對優化存款保障計劃的意見,並已提交予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參考。

存保會回應表示,就優化存保計劃的公眾諮詢仍在進行中,歡迎業界及社會各界就建議提出意見。諮詢期完結後會綜合考慮各方意見,為存保計劃的優化方案定案,預計明年初公布諮詢結果。

消費者委員會指出,原則上支持把銀行存戶的存款保障額,由現時50萬元提高至80萬元,將於諮詢期內向存款保障委員會提交意見書。

採訪、撰文:陳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