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五國峰會 填補俄無暇兼顧所留真空

中國與中亞五國峰會 填補俄無暇兼顧所留真空
中國與中亞五國峰會 填補俄無暇兼顧所留真空

(法新社北京16日電) 俄羅斯去年2月底入侵烏克蘭後深陷西方祭出的制裁網。中國目前又開始向中亞推動大型基建計畫,有意填補俄國無暇照顧後院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權力真空。

中亞已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標誌性地緣戰略「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倡議的關鍵地區。目前全球約有150個國家地區接受北京融資修橋鋪路、建機場、鐵道和水力發電廠等。

捲動即可繼續查看內容
廣告

北京表示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等國的貿易去年來到70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對比去年同期又成長22%。

分析圈表示俄烏戰爭爆發後中亞國家反思自身與莫斯科長年的緊密關係,開始向其他力量尋求經濟、外交及戰略層面的保障,地緣態勢進一步倒向有利北京。

位於印度孟買的「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研究員瓦尼(Ayjaz Wani)告訴法新社:「俄國侵烏後,中亞各國開始擔心自身主權。」

習近平本週將在陝西的西安市主持與中亞五國的「中國-中亞峰會」。中國官媒稱這是北京與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第一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與中亞關係發展史上具里程碑意義。

中方表示西安是昔日陸上古絲綢之路的起點。2100多年前,西漢使者張騫自此向西出發開闢橫貫東西、連接亞歐的絲路,將中國和歐亞大陸聯結,選在西安舉行中亞峰會別具意義。

峰會很可能致力推展中國與中亞五國的龐大交通鏈結與管路連通,包含重啟擱置已久、金額60億美元的中吉烏鐵路,以及擴建中亞到中國的天然氣管線。

哈佛大學「戴維斯俄國與歐亞研究中心」(Davis Center for Russian and Eurasian Studies)中亞項目主任卡薩諾娃(Nargis Kassenova)點出中國與中亞間在安全、基礎建設與發展方面的往來已久,稱「中國對中亞的態度一貫」。

她還說俄烏戰爭「只會把中亞各國推向北京更深的懷抱」。

但也有分析家認為中國在中亞菁英階層受歡迎程度高於在中亞民間,主要是政治人物渴盼的投資並不一定被民眾買單。

美國「中東研究所」(MEI)學者沈力辰(Li-Chen Sim)說部分問題得歸因於中亞各國與中國間「龐大的人口和經濟不對稱」。

她說中國資助的基建計畫未能替當地帶來充分就業機會、衍生對北京的沉重債務,也助長中亞各國在野黨對中國的不滿。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教授赫倫德(Stefan Hedlund)表示,一些地方的反中情性已見升高,「(這股不滿)能否被龐大的經濟收益化消,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