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減速 美國及盟友看到機遇和風險

【彭博】— 當前中國經濟遭遇陣痛,美國和其他七國集團(G7)國家越來越多地看到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這或將導致中國和西方在地緣政治競爭中此消彼長。

最近彭博新聞社在華盛頓、羅馬、東京和其他首都城市和一些官員交流,他們流露出這樣一種觀點,即主導全球資本流動數十年的主流經濟敘事,正在快速反轉。他們大多要求匿名。

如果說中國曾經看來必將取代邁向衰落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話,那麼現在情況變了。華盛頓內外現在越來越多考慮的是,中國即使還沒有進入絕對衰落狀況,但很可能已經接近實力的巔峰。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的競選活動中就流露出了這種日漸增強的心態,他說中國經濟因為從債務到人口等長期挑戰,成為「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周二乘坐高鐵從北京去上海時說,美國公司告訴她中國變得越來越「不具可投資性」。

「傳統觀念似乎正從擔憂中國勢不可擋的崛起,轉變為擔心中國經濟和人口不可挽回的下降,」華盛頓新美國安全中心執行長Richard Fontaine說道。

這種觀點在拜登政府內部悄然滋長。在6月訪問北京前夕接受彭博採訪時,財長珍妮特·耶倫稱中國當前人口下降「對成長和投資構成挑戰」,並指出了其他問題,例如青年失業率飆升和房地產行業滑坡。

美國官員認為,中國的錯誤在於,數十年來對於加大經濟開放的建議置若罔聞;雖然他們指出現在說中國正在見頂或已經見頂還為時過早,但他們認為長期問題會阻礙經濟成長。美國財政部副部長Wally Adeyemo本周對彭博表示,「中國人正在造成一種對外國直接投資和外國公司不太有利的環境」,這呼應了雷蒙多的說法。

G7各國官員們也在考慮,中國經濟遭遇的困難會如何衝擊他們自己的市場。一些人擔心,如果世界上最強大的成長發動機進一步減速,會令本就黯淡的前景雪上加霜。在倫敦,有些人提到中國的價格消脹,或許會有利於他們遏制本國的通膨。

推薦閱讀:中國經濟放緩 影響波及全球

這種心態的轉變還不限於官場。最新一期的美國《外交》雜誌文章,宣告中國成長奇跡的結束和停滯時代的開始,讀來頗有悲涼之感。

在8月21日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上,私營部門分析師爭相談論的首要話題是經濟脆弱性。這是美國國會的一個兩黨委員會,一貫做的是對中國崛起發出警告。榮鼎諮詢的中國市場研究主管Logan Wright在作證時就說,北京將永遠無法令人信服地問鼎全球經濟霸主。

中國經濟放緩究竟會持續多久還不清楚。G7官員指出,中國擁有刺激經濟、避免經濟崩潰的財政資源。雖然北京不斷推出措施來支持遭遇困難的地產行業,但迄今還沒有拿出全面刺激措施,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他的經濟幕僚希望打破過度舉債的情況。

如果全面支持地產業和促成長,財政約束之下會加大中國對其他優先事項的投入。彭博經濟研究高級地緣經濟學分析師Gerard DiPippo表示,這些問題不會妨礙中國為產業政策買單,「但可能會降低這些政策的效力」。

有朝一日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曾經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現在面臨著越來越多懷疑。彭博經濟研究的分析顯示,在美元走強的幫助之下,美國經濟最近勉力拉大了對中國的優勢,而且這種趨勢似乎可能會持續下去。「成功可以自我強化,」DiPippo上個月在報告中寫道。

不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官員堅持認為沒有理由額手稱慶,他們都面臨著自己的挑戰,並擔心中國需求減弱對全球經濟和本國公司的影響。

原文標題China’s Economic Stall Has US, Allies Seeing Opportunity, Risk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