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世界盃:1978年阿根廷主場放大絕 爭議中奪首冠

1978年傳統南美足球強國阿根廷,終於首度舉辦世界盃,並成為第6個奪冠國家,但本屆世界盃一如當時該國局勢,籠罩在陰謀與爭議中。1976年才透過政變掌權的軍政府利用世界盃,尋求政權合法性與國際宣傳,並有干涉比賽傳聞,令人不由得想起1934年意大利王國主辦時,東道主在墨索里尼 (Benito Mussolini) 出手下首度奪冠情景。

細說世界盃:1978年阿根廷主場放大絕 爭議中奪首冠 (Peter Robinson/EMPICS via Getty Images)
細說世界盃:1978年阿根廷主場放大絕 爭議中奪首冠 (Peter Robinson/EMPICS via Getty Images) (Peter Robinson - EMPICS via Getty Images)

在舉辦地再輪到美洲,且墨西哥在贏得1970年主辦權後就放棄競逐下,1966年阿根廷幾乎豪無懸念地被選為東道國。該屆會徽充滿政治意味,用阿根廷國旗代表白色、天藍色的線條形成雙手高舉足球,一如經普選上台的獨裁者胡安·貝隆(Juan Perón)向民眾致意的招牌民粹手勢,事實上該會徽的確是為了記念1974年病逝的貝隆。

軍政府在1976年推翻貝隆遺孀貝隆夫人(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後,曾試圖更換賽會會徽,但因可能引起的海量訴訟與商業損失而作罷,不過該國沒有放棄利用全球球壇盛事宣傳與干涉賽事的機會。 決賽圈成為阿根廷首戰對手的匈牙利,其總教練Baróti Lajos形容得十分傳神:「每件事,甚至是空氣,都對阿根廷有利。」

1978年世界盃logo充滿政治意味,用阿根廷國旗代表白色、天藍色的線條形成雙手高舉足球,一如獨裁者胡安·貝隆(Juan Perón)向民眾致意的招牌民粹手勢。 (AP Photo/Carlo Fumagalli)
1978年世界盃logo充滿政治意味,用阿根廷國旗代表白色、天藍色的線條形成雙手高舉足球,一如獨裁者胡安·貝隆(Juan Perón)向民眾致意的招牌民粹手勢。 (AP Photo/Carlo Fumagalli) (ASSOCIATED PRESS)

當地政局不穩與軍政府的人權爭議,使不少國家考慮是否參賽,不過最後所有獲得資格國家都沒缺席決賽圈,尤其以荷蘭為最,這使得橙色軍團當家球星約翰·告魯夫(Johan Cruijff)因政治理念而拒絕參賽,直到2008年他本人才破除這種浪漫想像,及後告魯夫因為決賽圈開踢前,他在巴塞隆拿的遇劫,才缺席該屆世界盃。

這是最後1次決賽圈由16隊競逐,賽制比照4年前踢2階段分組單循環,次階段分組榜首爭冠、榜眼爭季軍。主要爭議幾乎都圍繞阿根廷,他們首階段所有賽事都被安排在當地晚間,以便阿根廷人知道國家隊目前在分組排名與情勢,在4年後西班牙仿效後,國際足協決定自1986年開始,分組末輪2戰同時開踢規則。 首階段賽果造就次階段不可思議的分組。A組荷蘭、意大利、西德、奧地利全來自西歐,B組是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秘魯與東歐球隊波蘭。

爭議主要發生在B組末輪,巴西先以3比1擊敗波蘭後,2勝1和淨勝5球,這代表前2輪1勝1和淨勝2球阿根廷必須贏秘魯4球以上,而最後比數是罕見的6比0。在阿根廷出生的秘魯守門員Ramón Quiroga出生於阿根廷使巴西嚴重懷疑雙方協議可能性,不過秘魯否認,至今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實陰謀論,成為無頭公案。

Photo by STAFF/AFP via Getty Images
Photo by STAFF/AFP via Getty Images (STAFF via Getty Images)

4年前在慕尼黑決賽敗給西德的荷蘭,再次倒在主辦國腳下,本屆無疑更有爭議。阿根廷遲到導致比賽延後開始,到場後又質疑客隊右翼鋒連尼·加賀夫(René van de Kerkhof)手臂上獲國際足協批準的石膏包紮,可能在碰撞中傷人,最終意大利主裁判Sergio Gonella順應東道主要求,指示加賀夫拆掉石膏,在荷蘭人罷賽相脅下,最終妥協方案是石膏外加纏繃帶增加緩衝。這些爭議令荷蘭認為阿根廷蓄意讓主場觀眾增加對他們的敵意,並因落敗後拒絕出席頒獎典禮。

最終阿根廷靠馬里奧·甘巴斯(Mario Kempes)、貝爾東尼(Daniel Bertoni)加時入球,3比1獲勝。甘巴斯靠冠軍戰攻入2球,以6球成為史上迄今唯一同時拿下金靴獎、冠軍的地主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