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直擊:百業打殘 搵工艱難 後生仔爭食二手飯

男子無視他人目光,吃着他人的剩飯。
男子無視他人目光,吃着他人的剩飯。

新冠疫情導致本港民生凋敝,嚴重打擊經濟,基層市民生活堪憂。本報近日直擊多名市民在深水埗的美食廣場爭食「二手飯」,當中有廿來歲出頭的「後生仔」甫發現剩食就狼吞虎嚥;有長者更以多個湯碗收集剩食。有團體直指近期派發飯券數量較疫情前激增10倍,形容基層已達山窮水盡。政府資助食物援助計劃無論申請及受惠人次均較疫情前上升逾六成,議員指政府社福資源不缺,惟欠缺宣傳,變相令資源難以充分利用。圖:朱偉坤/文:林建平

本港最新失業率上升至4.5%,超過15.8萬人失業,政府早前推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首日接獲近10萬宗申請,顯示超過六成人第一時間申請救急。失業人數急升,有人甚至三餐不繼,本報日前更直擊有年輕人在深水埗一個美食廣場吃「二手飯」。

長者收集剩食充飢

一名外表看來只有廿來歲的男子,下午4時多出現在上述美食廣場,他手持木筷子及紙杯,不停在食堂的座椅之間徘徊。當他看到眼前出現其他食客吃剩的半碗牛肉飯及半碟炒青菜時,立時將兩樣剩食放在同一個餐盤上,二話不說坐下來進食,不消5分鐘已吃光,惟記者上前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時,他卻不發一言離開。

除了該男子,記者在午飯時段亦發現多名人士在有關美食廣場內多番巡視,有長者索性坐在陌生人對面,盼他會吃剩飯餸讓他立時吃到二手飯,可惜食客大多都把飯吃完,有長者整個中午都無法找到食物充飢;亦有打扮斯文,身穿恤衫的長者收集多個膠湯碗,疑將剩食倒在一起進食,這些畫面在疫情初期亦曾出現,如今更見年輕面孔加入。

疫情重挫經濟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福利署去年8月更將短期食物援助計劃恒常化,自疫情爆發以來不論申請人數、受惠人次及提供的餐次數目均較疫情前大幅上升(詳見列表),當中2020/21年度申請個案逾21,045宗,較未有疫情時的2019/20年度的13,142宗上升60%,提供的餐次更逾400萬,亦較疫情前上升逾60%。

飯券需求 急增10倍

「冇疫情時派幾百張,依家係派幾千張飯券,我都未見過呢個情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疫情衝擊下令許多基層山窮水盡,該組織的飯券亦供不應求,過往只需數百張飯券急升10倍至數千張,有家庭食不果腹欲取多一張飯券亦無能為力,形容服務社區以來從未遇過如此嚴峻局面,促政府延長「臨時失業支援」計劃,提供為期半年的津貼,同時亦要加強食物支援計劃,助基層解決燃眉之急。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表示,疫情持續逾兩年,無論個人情緒或香港經濟都陷低谷,對基層打擊沉重,他亦接獲個案指失業後不敢告知家人,亦沒有向政府求助,不排除淪落到去飯堂吃二手飯的地步。他慨嘆香港社福機構資源不缺,如失業援助及食物支援計劃等可保障市民基本生活,促社署加強宣傳,如設立熱線讓市民查詢,將有需要人士轉介去適合的社福機構,不願再見此類令人心酸景象。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政府在2020/21年度已將服務計劃的承擔額先後增加共2.12億元,並預留約4.15億元作經常開支;去年6月1日起限時放寬服務計劃的資產限額12個月,與在職家庭津貼的資產限額看齊,會繼續密切留意最新經濟情況,並持續檢視服務計劃的推行及援助,以協助有需要的市民。

本報直擊20歲出頭男子在美食廣場巡視,目的是要找到食客吃剩的飯菜。
本報直擊20歲出頭男子在美食廣場巡視,目的是要找到食客吃剩的飯菜。
該男子發現剩食,立即將其放在同一餐盤。
該男子發現剩食,立即將其放在同一餐盤。
施麗珊
施麗珊
狄志遠
狄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