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世界盃:1938年 二戰前最後舞台 滿是國際政治陰霾

第3屆世界盃足球賽在法國舉行,意大利成為首支成功衛冕球隊與非地主冠軍隊,當時仍名為荷屬東印度的印尼成為首支晉身決賽圈的亞洲球隊。不過賽事頗受當時國際風雲干擾,奧地利踢入決賽圈卻因德奧合併棄權;荷屬東印度也是因日本退出才獲參賽資格。賽事落幕後1年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盃因此中斷12年。

回顧世界盃:1938年 二戰前最後舞台 滿是國際政治陰霾 (AP Photo)
回顧世界盃:1938年 二戰前最後舞台 滿是國際政治陰霾 (AP Photo) (ASSOCIATED PRESS)

這屆從選定主辦國就出現爭議,法國在競逐中超越阿根廷、德國,這觸怒阿根廷、烏拉圭,因為他們認定世界盃該輪流由南美洲、歐洲國家舉辦。阿根廷、烏拉圭以不參賽抗議,這也使首屆冠軍烏拉圭連2屆缺席決賽圈。

外圍賽期間也出現事故,由於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件),大日本帝國侵略中華民國戰爭全面爆發而棄權外圍賽,而外圍賽第12組亞洲區也僅有2隊,使對手荷屬東印度不戰而勝取得決賽圈席位;西班牙也因內戰爆發無法組隊參賽。

AFP via Getty Images
AFP via Getty Images (- via Getty Images)

此外,第11組中北美洲區原有7隊要進行2輪賽事,但由於古巴之外6隊全數棄權,讓古巴事實上1場未踢就出線。第4組跨洲賽,埃及因齋戒月比賽不合伊斯蘭教義棄權,使羅馬尼亞保送決賽圈。

決賽圈在法國10個城市10座球場舉行,維持上屆16強純踢單敗淘汰賽制,較大波折是奧地利棄賽。德國在1937年10月5日外圍賽2比1擊敗拉脫維亞出線,但1938年3月,希特拉領導下的納粹德國進軍維也納並宣布德奧合併,奧地利不再存在。

馬蒂亞斯·辛德拉爾(Matthias Sindelar)以自己已35歲「高齡」且有傷拒絕為德國效力。 (Lothar Ruebelt/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馬蒂亞斯·辛德拉爾(Matthias Sindelar)以自己已35歲「高齡」且有傷拒絕為德國效力。 (Lothar Ruebelt/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ullstein bild Dtl. via Getty Images)

有部分奧地利球員加入德國隊參加決賽週,不過被公認為該國史上最偉大足球員馬蒂亞斯·辛德拉爾(Matthias Sindelar)以自己已35歲「高齡」且有傷拒絕為德國效力,半年後與女友因一氧化碳中毒雙亡,是意外還是自殺殉國,至今仍是無頭公案。

奧地利棄權使瑞典直接被保送8強,但其他賽事卻沒這麼順利。16強階段8戰就有5場踢加時,其中3場又踢重賽才分勝負,其中重賽贏家之一巴西8強對捷克斯洛伐克又是120分鐘1比1平手,再次重賽才進4強。意大利、匈牙利在準決賽分別淘汰巴西、瑞典,最終決賽意大利以4比2擊敗匈牙利,成功連霸。

參賽隊伍中,古巴、荷屬東印度(印尼)都留下初次也是迄今唯一決賽圈紀錄。挪威與1年多後被納粹德國入侵的波蘭也是首度亮相。統一的德國隊在本屆後56年、1994年美國世界盃才再次出現。